编者按:聚团队之力,铸非凡篇章!
他们日夜鏖战、攻坚克难、高效协同、无缝衔接,他们在逆境中彼此鼓励,用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打造属于团队的荣光!当一群创造者同频共振,“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的共同梦想熠熠闪光。即日起,公众号推出《聚众力·向光行》专栏,一起走近中伟股份的卓越团队。
从2021年宣布进军磷系材料,到2024年以近8万吨的磷酸铁出货量跻身外销市场第二,中伟股份完成了磷系材料的逆袭,由此补齐了磷系材料的这块拼图,成为行业中极少数覆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的“全能选手”。
面对磷系材料市场近乎“拼刺刀”的竞争与“极速变化”,中伟为何能后来居上,实现三年逆袭?背后有很多原因,但中伟研究总院磷系研究院是其中最核心的力量之一,它也是磷系破局的“引擎”。也因此,中伟磷系研究院荣膺公司2024年度“优秀二级部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中伟磷系破局背后的“创新力”。
铁三角驱动
团队、产品、技术的立体突围
“团队建设、产品破局、技术突破,是我们制胜的三大支柱。”磷系研究院副院长张雨英总结道。回溯团队初创时期,磷系研究院还未升级,只是一个研究所,虽然有镍、钴产品成熟的研发体系,但是技术路线差异明显,既没有相匹配的研发体系,也缺乏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
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与资源倾斜下,团队很快便组建起来,既有原来镍钴系的研发工程师,也有从外部企业引进的专业人才,还有从名校毕业的应届生,他们怀着同一个目标,开启了中伟磷系材料的探索之路。历经3年多努力,他们逐步构建起了“矿-化-材-回收”为一体且极具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在产品研发方面,磷系研究院紧紧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按照聚焦一代产品,储备三代产品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保持产品竞争力。其中某核心产品在团队的持续攻坚下,仅1个月便实现量试转试生产,助力客户抢占市场先机。在埋头攻坚时,研发人员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
鉴于磷系材料市场的激烈竞争,磷系研究院为追赶行业头部企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力促技术突破。研发人员介绍,他们引入包括汽车行业APQP、PLM等管理工具,设立“技术情报站”对标前沿技术,时刻把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提升创新效率。同时,还借助公司的技术委员会,集思广益,同时对每一个研发创新方向、创新思路进行把关,确保研发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协同破局
跨部门协作的“磷系速度”
当笔者问到磷系研究院的文化时,他们团队成员毫不犹豫回答道“以结果为导向”。研发创新来不得半点“假把式”,哪怕失败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不能接受没有结果,尤其是企业的研发创新。这一文化,也深深融入磷系研究院每位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让他们紧密地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在磷系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这一文化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彰显。研发、生产、测试等部门迅速响应,组成攻坚小组,协同一致,保证产品的快速交付。研发人员驻守在产线、生产人员一刻不停、质检人员全程响应,仅仅一个月时间,该产品便完成了从量试到试生产的关键跨越,并顺利实现千吨级交付。随后的2个月内,产能更是一路爬坡至3000-4000吨,且产品质量、性能指标稳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磷系速度”。
与此同时,在团队承担的钠系新品聚阴材料的研发过程中,面对频繁扣电测试难题时,研发与测试人员并肩作战,共同开发新方法,通过优化测试流程、创新测试手段,成功解决了难题。在铜仁产线改造中,研究院与基地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白天在产线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晚上则一起开会讨论解决方案,经过连续奋战,高效完成工艺优化,再次彰显了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脚踏实地,眼里有光”,这是中伟磷系研究院对新人的殷切期许,更是他们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从突破行业难题到布局前沿技术,中伟磷系研究院正以创新为笔、以创造为墨,不断书写着中伟磷系材料迈向行业领先的篇章,他们也成为了中伟迈向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愿景的中坚力量。